杏悦注册
你的位置:杏悦注册 > 业务范围 >
苏轼的《卜算子》:一曲孤鸿哀鸣,道尽千年孤寂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3:13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在中国文学史上,苏轼无疑是一位璀璨的明星。他的才华横溢、豁达乐观让无数后人为之倾倒。然而,即便是这样一位旷达之人,也曾在人生的低谷时刻,写下了最为孤独凄凉的词作。
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,品味他在黄州贬谪期间所创作的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,感受这首堪称“人生最孤独”的千古绝唱。

一、孤寂月夜,谁人独往?

让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词的全文:
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
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

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
乍一读这首词,仿佛一幅凄凉孤寂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。那弯弯的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枝头,夜已深沉,四下寂静无声。

在这样的夜晚,有谁会看到那个独自徘徊的幽人呢?他就像天际飘过的一只孤单的大雁,影子都显得那么缥缈。

这开篇两句“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”,堪称千古名句。它不经意间就勾勒出了一个静谧深邃的夜晚,为后文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。

你能想象吗?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,一个人独自走在庭院里,抬头看着那轮残月,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?

二、孤鸿游子,心有千千结

紧接着,苏轼用“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”两句,将自己比作一个独行的幽人,又比作一只孤单的大雁。这种双重比喻,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文学功底,更是将他内心的孤独感推向了极致。

试想一下,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?在一个寂静的夜晚,独自一人在街头漫步,周围空无一人,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。那种孤独感,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。

而苏轼,这位曾经的朝廷重臣,如今却沦为黄州的一介平民。他的才华无处施展,他的抱负无人理解。在这样的处境下,他的孤独感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重千百倍。

三、惊鸿照影,谁解其中味?

下阕开始,苏轼写道:“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”这两句话像一把利剑,直插人心。苏轼仿佛被什么惊动,猛然回头,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。他心中有许多话想说,有许多情感想倾诉,可是周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心境。

这种孤独,不是普通的形单影只,而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寂寞。它源于才华无处施展的郁闷,源于志向难以实现的苦楚,更源于知音难觅的悲凉。

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?在人群中,却感到格格不入;有满腔热情,却无人理解。这种孤独,恐怕比独处时的寂寞更让人心痛。

四、寒枝难栖,何处是吾家?

最后两句“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”,更是将苏轼的孤独推向了极致。他就像那只孤单的大雁,在寒冷的枝头间辗转,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。最后,只能落在寂寞冰冷的沙洲上,独自度过漫漫长夜。

这里的“孤鸿”,无疑就是苏轼自己的写照。他虽然才华横溢,却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到偏远的黄州。在这里,他找不到知音,无法施展才华,就像那只找不到栖息之所的孤鸿。

细细品味这首词,我们又能感受到苏轼内心那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。他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,宁可忍受寂寞和寒冷,也不愿委屈求全。这种精神,不正是中华文化中士大夫阶层的骨气和风骨吗?

五、千古绝唱,今人共鸣

苏轼的这首《卜算子》,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,正是因为它不仅仅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,更触及了人性的深处。它唱出了每个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孤独,道出了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倔强。

著名文学家王国维曾这样评价这首词:“语意高妙,似非吃烟火食人语,非胸中有万卷书,笔下无一点尘俗气,孰能至此。”的确,这首词的境界之高,意境之远,非一般文人所能企及。

而清代词论家陈廷焯则说:“寓意高远,运笔空灵,措语忠厚,是坡仙独至处,美成、白石亦不能到也。”这句评价,更是将苏轼的这首词推到了一个至高的位置。

今天,当我们重读这首词时,仍能感受到那份刻骨铭心的孤独。无论是职场中的失意,还是生活中的挫折,是不是都会让我们想起那个月下独行的幽人,想起那只在寒枝间徘徊的孤鸿?

苏轼的孤独,是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孤独;是心怀大志却不被理解的孤独;是宁折不弯、孤高自许的孤独。这种孤独,穿越千年时空,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弦。

在这个喧嚣的时代,我们是否也常常感到孤独?是否也曾像苏轼一样,在月下独行,心中满是惆怅?

然而,正是这种孤独,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,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深刻。也许,我们应该学着去拥抱这种孤独,就像苏轼一样,在孤独中沉淀自我,在寂寞中升华思想。



上一篇:🌞1969年,正在开会的阿拉法特,突然看着桌面上的不知名包裹,平静
下一篇:贵州政协原副主席李再勇被判死缓